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把“知行合一”简单化成为了知道了道理就要按照这个去做,或者进一步者认为不但“知”限制“行”,同时“行”致“知”,这种理解思路就有点“克己复礼”了,虽然也是对先秦儒学的...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第1张

“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知行合一”简单化成为了知道了道理就要按照这个去做,或者进一步者认为不但“知”限制“行”,同时“行”致“知”,这种理解思路就有点“克己复礼”了,虽然也是对先秦儒学的回归,但是这并不是王阳明的“心学”。

王阳明的儒学和孔子的儒学,早已经是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么大的异化归功于西汉董仲舒和宋初的二程一朱。

当然,最重要的是宋儒。是宋儒将儒学从经学变成了一门哲学。二程一朱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王阳明发扬光大),而传统的经世治国的经学就变成了一个偏门——事功学。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第2张

宋朝是儒学的一个高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宋朝实际上是大儒们通过吸收道家、佛家的思想理论、方法把儒学哲学化的一个关键节点。而哲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宋儒提出问题,却还没来得及解决,就灭亡了。

到了王阳明这里,才真正解决了宋儒提出的问题,让新儒学(王学)发展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

宋儒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宋儒主要是以本体论为基础来讨论修养论。宋儒的本体论,概括而言就是“万物一体”,认为万物并非独立的个体,在内在本质上属于一个整体。这和道家的“道”,佛家的“空”非常类似,但又有区别。

但是他们知道万物一体,可是这万物一体的内在本质到底是什么?宗教归于神,科学归于阴阳五行,哲学归于心。即唯神、唯物、唯心。同时由于对本质的认知不同,导致本体论基础上的修养论也无法统一。宋儒提出“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天理”即恶的对立面,儒门修身者需要去除人欲,保留天理。但是到底该从内心还是外物去“格物致知”,存“天理”,儒学大师们各说各话,并没有一致的解答。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第3张

王阳明解答了问题

王阳明解释天理即良知。良知是人心所固有的,因为有“私欲”的隔阂,表现出不同于“天理”的状态。他说的“致良知”就是“去私欲”的过程,如果没有“私欲”在,就不存在万物的区别。这样就解决了本体论的问题,其实这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何其相似,所以我们有时候感觉王学充满了禅机。实在是他吸取了各家所长,解决了儒家当时的根本问题。

在“致良知”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他的修养论的核心就是“致良知”,而并不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并非是一种修身方法。

“知”就是去掉私欲的“良知”。行,就是依照“良知”来自然地行事。“知行合一”不是要你去克制私欲,而是完全没有私欲的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状态。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第4张

那要如何“致良知”呢?王阳明提出在内心要“诚意”、“谨独”、“立志”,更需要“事上磨练”。 也就是说王学解决修养论的方法不但“唯心”,还要求“事功”,没有与“外物”的交涉,不经过一番苦难挫折,依旧是无法体认“良知”,从而也无法体认“天理”的。

而一旦真正体认了“良知”、“天理”,就自然“知行合一”了。

​王阳明的心学不但集合了宋之前的儒学大成,还往高峰更进了一步。这才是他有资格被称为开宗立派的儒学家的原因。

“知行合一”不是告诫,不是方法,而是认识到天理良知后的自然状态。

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内圣、外王、事功、德行,都近乎完美,也充分验证了“致良知”的可行性。

他是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状态。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_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第5张

上一篇:看透人心的悲凉句子-生病看透人心的悲凉句子
下一篇:往事如烟的意思(往事如烟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