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史记大宛列传谁写的)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开通道路)西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高...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开通道路)西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高山戈壁,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资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真正的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史记大宛列传谁写的)  第1张

在汉代以前很久,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已经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人们通常讲“丝绸之路”的开端,都是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他的“凿空”事业居功至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

◆汉武帝的担忧

公元前139年,一个百余人的汉朝使团在一位郎官的率领下,从首都长安出发,经过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向着西北方向走去。他们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去西域寻找一个叫大月氏的民族。

这位郎官叫张骞,在他出发之前,中国人对于西域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

汉代时期,在北方最大的威胁是一支叫匈奴的游牧民族。匈奴在战国和秦朝时已经成为北方的豪强,与东面的东胡、西面的月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三股蛮族力量。到了西汉初年,匈奴吞并了东胡和月氏,并征服了西域的楼兰、乌孙、呼揭以及旁边的26国,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

匈奴统一北方后,立刻成了汉朝的大患。

随着汉朝国力的强盛,汉武帝决定采取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但在出兵之前,汉武帝决定先采取外交手段,实行合纵连横夹击匈奴。

在派出使者之前,汉朝对于西域近乎无知,他们只知道,之前有一个叫月氏的部落曾经称雄于西方,后来被匈奴打败,逃往西域了。如果能够找到这个部落,就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匈奴。

月氏人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所代表的祁连山以北、天山以东地区,位于匈奴势力的西南方。大约在公元前176年(前元四年)之前,月氏突然遭遇了匈奴的攻击。月氏人失败后,选择了西迁避开匈奴人的控制区,他们大部分人都向西进入了现在新疆的西北部,占据了伊犁河谷,以及位于中亚的楚河河谷一带。这里位于匈奴人的西北方向。

张骞的目的就是要到达伊犁河、楚河流域的月氏人聚居地,和月氏人约定从北方和南方共同夹击匈奴。但这条路也意味着,张骞必须穿过匈奴控制的地界,才能到达位于匈奴西北方的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史记大宛列传谁写的)  第2张

◆张骞外交的无功而返

张骞在经过匈奴地界时被抓,并滞留在了匈奴。10年后,大约是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找到了机会,带着他的人逃走了。他们继续向西,向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进发。然而在张骞滞留期间,月氏被一个叫乌孙的部落打败后不知所踪。为了寻找月氏,张骞从月氏故地向西南方走,无意间闯入了一个叫大宛的地方。

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带,有一个叫大宛的巨大盆地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这个地方现在叫费尔干纳谷地。汉代人虽然不知道大宛,但大宛人却听说过大汉,也知道那儿的富裕,只是因为匈奴的阻隔,无法到达。现在大汉的使者不请自来,大宛人自然很高兴。

大宛对张骞的作用,是让他重新确定了大月氏的方位。

原来,在被乌孙击败后,大月氏只好继续向南,经过康居、大宛,向南方的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地带逃亡。

如今的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有一条界河叫阿姆河,它是中亚的两条母亲河之一。阿姆河以北属于乌兹别克斯坦,河的南面属于阿富汗。在阿富汗境内,阿姆河以南到兴都库什山以北,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山脚地,这里的中心是一个叫巴尔赫的城市。

巴尔赫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从西方的伊朗进入东方的中国、北方的中亚和南方的印度,几乎都要经过这座城市。

月氏人来到阿姆河北岸定居了下来,并征服了阿姆河南岸的吐火罗(即吐火罗人居住的地方)。张骞到达大宛之后,听说了月氏人的方位。他立刻表示,未来可以请求汉朝赠送给大宛许多财宝,以此要求大宛将他送往月氏。

大宛人立刻答应下来,派人将他送出。在大宛和吐火罗之间还有一片土地,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这是中亚最重要的土地,位于两条河流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历史上称为河中地区,两河中心地带还有一条扎拉夫尚河,这条河周围又被称为粟特地区。此时的粟特地区居住的是伊朗种族的居民,也称为粟特人。在张骞时代,这里的定居民族大都称臣于另一个游牧民族:位于更加北方的康居人。

大宛将张骞送到了河中地区,再由康居人将张骞送到了阿姆河北岸的月氏人居住地。张骞从北岸转到了南岸,查看了月氏人的新领地。

他发现,吐火罗是一个富庶的地区,月氏人到达这里后,已经不再怀念位于伊犁河与楚河的故地,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与匈奴作战。更重要的是,由于吐火罗与匈奴并不接壤,其中隔着粟特、大宛、康居、乌孙人,即便想联合,也已经没有进攻基础了。

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史记大宛列传谁写的)  第3张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佛教史迹画之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时的西域地理

张骞回程的时候,为了避开匈奴人,采取了另一条线路。在汉代时,从河西走廊穿越新疆到达西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走天山北麓,从伊犁进入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北道,另一条是走塔里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的南道。

北道在现代又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是游牧民族竞逐的地方,南道却要经历系列的绿洲,这些绿洲上居住的大都是伊朗人,他们大都采取了定居生活。张骞出使时还不知道南道的存在,但返回时,由于已经从当地人那里了解了西域地理,于是他知道可以从大宛(费尔干纳谷地)直接进入现在的新疆喀什地区,并入南道,沿着昆仑山北麓向东,从而避开匈奴人。

不幸的是,南道到了最后,要重新在楼兰附近并入北道,而楼兰已经被匈奴控制住了,由此就卡住了南道的咽喉。张骞到达楼兰附近时,再一次被匈奴人抓住,滞留了一年多,等到军臣单于死后,才找到机会逃回了汉朝。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

去程走北道,回程走南道,让张骞基本上摸清楚了西域的虚实。虽然这里还处于不断的小型变迁之中,但大的格局在整个汉代都没有出现巨变。

张骞此行并未达到联月氏以抗匈奴的目的,但他西使的意义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作为汉朝的官方使节,张骞实地考察了东西交通要道,是中国官方开拓通往西域道路的第一人。张骞之“凿空”,意味着东西交通大干线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

◆张骞的考察报告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即距张骞第一次出使归国后7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这次赴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乌孙国共抗匈奴。但乌孙国王没有接受张骞结盟的建议。不过在张骞回国时,乌孙国王却派遣数十名使臣随行赴长安。乌孙使臣见汉领土广大,景物繁华,回国后向国王报告,于是乌孙便有意与汉朝交好。此后,汉使多取道乌孙南境前往大宛、大月氏等中亚国家。

张骞在乌孙时,还分别派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穼(策勒)及其邻近国家,赠送丝绸等贵重物品,通聘友好。他们回国时,许多所到国家的使者跟随他们来到汉朝。

张骞从西域归国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在西域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张骞的报告。这是中国史籍对丝绸之路和西域各国详细的、较全面的、真实的首次记录。

张骞在考察报告中介绍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环境以及物产、人口、风俗和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介绍了当时的国际关系特别是诸国与汉朝的关系,向汉武帝提出了经营西域的策略。

张骞“凿空”之后,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大开,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使节往来不断,民间商旅更是相望于道,贸易十分频繁活跃,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时期。 (来源|读者报)

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史记大宛列传谁写的)  第4张

上一篇:作者颜真卿的劝学诗-劝学诗颜真卿拼音版
下一篇:简单的古诗30首(唐诗30首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