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公元七〇一年 王维、 李白出生。公元七一二年 杜甫出生。是年后 开启“开元——天宝”四十余年之盛世...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公元七〇一年 王维、 李白出生。

公元七一二年 杜甫出生。

是年后 开启“开元——天宝”四十余年之盛世。

公元七五五年 安史之乱爆发, 盛世破灭。

公元七五六年 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

公元七六一年 王维病逝于辋川, 享年六十一岁。

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第1张

王维这首诗是非常标准的五言律诗,同时也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写得确实太美了。

什么叫律诗呢?

简单来说,就是规矩比较严格的一种诗,通常有八句。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就叫七言律诗。

律诗经常要使用对偶手法,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就像新郎新娘成双成对,还像我们过年时贴春联,有上联,也有下联。律诗的一二句叫第一联,又叫首联,“首”就是人的脑袋;三四句叫第二联,又叫颔联,“颔”就是人的下巴;五六句叫第三联,又叫颈联,“颈”就是脖子;七八句叫第四联,又叫尾联、末联。你看,古人用人体的不同部位,来比拟律诗的不同部分。

律诗中的第二联和第三联,一定要有比较严格的对偶关系。而第一联和第四联,可以宽松一些,可对偶,也可不对偶。什么是对偶?前文讲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时候讲过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参看。请大家分析一下杜甫《春夜喜雨》《登高》等作品,看看它们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是不是对偶关系呢?

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第2张

接下来我们回到《山居秋暝》。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画,“暝”就是傍晚、黄昏,题目里提示了几个非常美的元素,“山居”“秋”“暝”。在哪“山居”呢?王维在长安郊外辋川这个山谷里面,有小别墅、小庄园,他的朋友也会在附近搭一些房子。他们在这里安居、坐禅、养生、喝茶,过一过亲近自然的生活。

今天这幅“山居秋暝图”,都包含了哪些风景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是王维常用的词汇。“空”表示非常安静,没有人。《鹿柴》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也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是描写“空山”的寂静无人。没人来,那王维在这里干什么呢?当然是在“山居”。王维写“空山”,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写的。只有“山居”之人,才能感受“空山”。

“空山新雨后”,“新雨后”是一个伏笔,意思是刚刚下了雨。如果是个大晴天,这首诗就不会这么写;如果是阴雨连绵的一天,他估计都懒得写了。恰恰是刚刚下了雨,到傍晚的时候天气放晴了,于是王维写了这首诗。他接着又说“天气晚来秋”,点明了季节。注意,此时的秋不是深秋,应该是初秋。刚刚下了雨,傍晚比较清凉,感受到了一丝秋意,所以叫“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第3张

开头十个字之中,既写到了“山居”(即“空山”),也写了“秋”,也写了“暝”(即“晚来”)。诗人把题目里的几个元素都说到了,仿佛展开了画纸,设定了底色,划定了构图,接下来就要仔细安排、精心勾勒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刚下了雨,傍晚放晴了,没有任何云雾遮挡,月亮出来就非常明亮。“明月”呼应着第二句的“晚来”,而“清泉”则呼应着第一句的“新雨”。雨水在山中蓄积,顺着山势往下流,在石头上形成了清泉。

大家注意两个动词,“照”和“流”。一个“照”字,突出明月的亮度;一个“流”字,突出了水流的动感。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这两句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会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明月照松间”,这样才顺口,对不对?明月照耀在松林间。现在诗人把“照”字放到后面去了。

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第4张

为什么要这么做?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意的往往是开头和结尾。诗人不把“照”字放在句子中间,而是放在最后,显然他想对这个字进行强调,希望读者关注它。“明月”在哪里?在“松间”。在干什么?在“照”!整个松林都被月光照满了,可见多么亮!

同样道理,“清泉石上流”,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清泉流石上”。诗人把“流”字放在最后,也是想强调泉水源源不断、尽情流淌的样子。

所以,“流”字既是视觉所见,其实也是听觉所闻。我们可以想一想,月光很明亮,诗人有可能看见清泉流淌,同时也可以听见流水潺潺的声音。刚下过一场雨,泉水的水量肯定比较充足,声音会很悦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些活动富有江南色彩、江南情调。尤其“莲动下渔舟”,是最常见的江南生活画面。汉乐府《江南》里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什么时候去采莲呢?就是夏末秋初的时候。

问题是,王维明明写的是长安附近的景色啊!

我们如果现在去陕西西安的郊区,应该是很难看到江南景色的。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现在的气候跟唐朝时不一样。

交代了气候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句子本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的句式安排同样非常讲究。诗人先写“竹喧”,再说“归浣女”,意思是先听见竹林深处“哗啦啦”的声音,待会儿仔细一看,原来是洗完衣服回家的女子。

同样道理,“莲动下渔舟”的意思是莲叶怎么在动呢?是不是有水怪出来啦?不对,原来是小船在莲叶中穿行。

山居秋暝的意思(枫桥夜泊的意思)  第5张

大家别忘了,“归浣女”和“下渔舟”的场景,都是发生在月色之下。如果是大白天、大太阳底下,诗人可能一眼就能看见竹林深处的“浣女”,莲叶缝隙中的“渔舟”。

但此时是月夜,光线朦胧。王维只能先听见“竹喧”,先隐隐约约看见“莲动”,然后才能观察到细节,才能判断是谁过来了。这都是光影朦胧中的感觉与印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讲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介绍过这个典故,出自《楚辞·招隐士》。

《楚辞》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是向山里的“王孙”喊话:你们别老在乡下待着了,这边生活好,赶紧出来吧,回来吧!王维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王维心想:我才不出去呢,我就愿意在山里待着!他说,任凭春天的芳华消逝吧,我不会感到惋惜!因为山中的秋天也是如此美好。我会一直留在山中享受秋天,乃至享受四季!

整体来看,《山居秋暝》描绘了一个极为优美、明亮、清爽的雨后黄昏。

它完整地描写了从黄昏到夜晚的过程。一幅一幅画面,依次展现在我们面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切景物都是那么和谐,一切人物都是那么自在。

王维不想离开他的辋川谷,我们也不想离开王维的山水画卷。——选自《课本里的诗词》

上一篇:春天里歌词汪峰(春天里歌词的原唱)
下一篇:对家人说的暖心话短句(珍惜家人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