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故事简介-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5 草船借箭教材简析《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而成。整个故事以诸葛亮“借箭”为明线,以诸葛亮和周瑜间的“斗智”为暗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语言虽然...

5 草船借箭

教材简析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而成。整个故事以诸葛亮“借箭”为明线,以诸葛亮和周瑜间的“斗智”为暗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故事语言虽然平实,但平实的语言背后却显示了名著刻画人物的高明技巧,值得学生好好品味。《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中国古典文化之旅”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将主题与要素结合在一起思考,就能明白本单元意在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于本篇课文的阅读与感悟应该难度不大,但是通过一篇文章激发起阅读原著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领与点拨。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点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法分析

教学中,可以结合影视剧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在学生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围绕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联系故事,导入课文

1.说一说自己读过的选自《三国演义》的故事。

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诸葛亮。

3.导入课文,板书课题,区别“箭”和“剑”。

背景资料补充:《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二、梳理脉络,读懂故事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找一找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生字词学习: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词语。

3.梳理故事脉络。

(1)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

蜀国丞相诸葛亮、吴国都督周瑜、魏国丞相曹操、吴国军事将领鲁肃

(2)师生交流,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

经过:诸葛亮借助鲁肃的帮助,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阴谋。

(3)结合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用几句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教师小结文章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引导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人物对话的内容。

2.读出对话背后的意思。

原来周瑜请诸葛亮明里是——共商国事,暗里却是——设下陷阱,周瑜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其实暗藏杀机。

小结:周瑜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磨刀霍霍,在谈笑风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诸葛亮引进温柔的陷阱。周瑜逼着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造箭,原来不是为了与曹军交战,而是为了铲除诸葛亮。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用弓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等语句感悟在“孙刘联盟”的背景下,诸葛亮顾全大局、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引导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并再次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4.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试图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阴谋刁难诸葛亮,双方这一番“舌战”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草船借箭终获成功。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总结:三国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显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非凡才干。因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为有才干令周瑜自叹不如。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也能很敏锐的感知到周瑜的心胸狭窄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5 草船借箭

周瑜 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诸葛亮 足智多谋、顾全大局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诸葛亮:胸怀大局、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鲁肃:信守诺言、忠厚踏实)

3.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继续感受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课堂之初,先让学生回忆故事梗概以及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先温习上节课所学,再品味文本,感悟人物形象。

二、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并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学习。

3.组织交流,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内容。

知天时

语句一: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能算到三天后江上会出现大雾。)

(1)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事先算到的?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等关键语句理解感悟。

(2)看到这场大雾后,故事中的诸葛亮和鲁肃会怎么想?(诸葛亮暗自欣喜,得意自己的计谋正在按计划实现,周瑜无法害到自己;鲁肃害怕、吃惊,担心恶劣天气影响军务。)

(3)教师小结:当时没有天气预报,但诸葛亮却能精准的算出三日后的大雾漫天,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精通天文知识”。(板书:知天时)

过渡: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晓地利

语句二: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语句二: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引导学生结合语句一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学生结合语句二揣摩曹操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识人心

▲算曹操

(1)出示: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教师小结: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来。所以,诸葛亮笑了。你从诸葛亮的“笑”中读出了什么呢?(体会诸葛亮的从容镇定。)

(4)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感受读句子。

朗读指导: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算鲁肃

(1)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借到箭,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他就是——鲁肃,现在请你读读文中描写鲁肃的句子,说一说鲁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不提”“私自拨船”“照诸葛亮说的”等语句体会鲁肃的忠厚老实、顾全大局和信守承诺。

(2)引导学生先读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再观看《草船借箭》影像片段,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关注,综合感悟。本环节的设计,依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相机调整教学顺序,帮助学生全面立体地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5 草船借箭

知天时

识人心 足智多谋

晓地利

上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论证是哪句)
下一篇:关于春天的短诗歌_关于春天的短诗歌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