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表现手法赏析-静女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首诗,虽然仍然被很多早期的道学家硬和政治扯上关系,因为他们认为,《诗经》里面所有的诗都是以政治诉求为目的,不是歌功颂德,就是针砭时政。但是大概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开始认为这就是在讲男女恋爱约会,但是...

这首诗,虽然仍然被很多早期的道学家硬和政治扯上关系,因为他们认为,《诗经》里面所有的诗都是以政治诉求为目的,不是歌功颂德,就是针砭时政。但是大概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开始认为这就是在讲男女恋爱约会,但是又被另一种道学家比如朱熹,冠以“淫奔期会之诗”的恶名,因为他们开始主张男女授受不亲了。

事实证明,从古到今,再坚固的道德藩篱,也难以禁锢和抑制爱情的萌发,这真的就像春天的茅草,总会有鲜嫩的新芽长出来,这就是诗中的荑。荑洁白如玉,圆润似脂,形同锥状,所以人们形容女子的手指白皙圆润叫做柔荑,其味道在青草的清香中混杂着一种淡淡的甜,至今农村人们劳动之余还会采来咀嚼。有人将彤管与荑视为一物,说荑再生长就开始变红了,即便如此,二者生长的时间也有前后,更何况刚这样的茅草杆儿,保存起来也是有难度的。

关于彤管,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红色的笔管,我认真考证了一下,周朝虽然还没有发明纸张,但有出土文物为证,确实已经有笔了,因此我更相信,彤管就是笔管。由此看来,女孩送笔给男孩作为定情信物,那是有悠久的历史传承的。有人因为彤管,而将诗中的“静女”说成是宫中的女史,但是如此一来后面的自牧就没法解释了。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春天吗?荑既然是茅草的嫩芽,那么无疑是在春天。而且周朝的时候有一个法定节日,叫做仲春之会,据《周礼》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而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成为上巳节,或者三月三,至今在我国的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以及日韩等国依然流行。本诗的主人公,应该就是在仲春之会相识,并且一见钟情的。

为什么是黄昏呢?诗中说到“自牧归荑”,自,从哪里来的意思;牧,放牧;自牧就是放牧归来。这里的“归”被视为是馈赠的馈的通假字,说是放牧归来,送小伙一把荑草。既然是放牧归来,应该是日落西山,该收工了。

这次约会,痴情的小伙等到了女主吗?有人说没有,我说有。如果没有等到,这首诗不会写的如此轻快。确实,第一章告诉我们,姑娘叫小伙在城角等她,但是等了半天没有见到,小伙很是焦急,甚至有些烦躁,因此“搔首踟蹰”。俟,等待,俟我,让我等待。隅,角落,城隅,城墙的一角。爱,通常解释为通薆,隐藏。见,通现。那么到了第二章,描写了彤管,说彤管漂亮,喜欢它是因为那是你送我的。说通悦,说怿,喜爱。女,古文中常用来通汝,你的意思。这是姑娘来了吗?还没有,显然是在等待过程中的回忆,而心爱的姑娘送自己的定情之物,一定是要带在身边的。第三章才是女主来了,还给小伙带来了荑草,以至于小伙喜不自禁,夸赞这个礼物很特别,而且“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荑美,实在是因为是你送我的啊! 洵,的确,确实。

有人说,彤管比荑应该更贵重啊,为什么对彤管轻描淡写,仅仅一个“炜”字,而描写荑则用了“洵美且异”,不仅美而且美的不一般。这就完全是因为心情了,第二章写彤管那是回忆,小伙子惦记着姑娘为什么迟迟不来,心里不踏实,哪有那么多心情描写彤管?而第三章终于等来了姑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洵美且异”就生动地反映了小伙子这种惊喜的心情。

这个女子长得什么样?诗中仅仅用了静,姝,娈三个字,静,娴静;姝,美丽;娈,面容姣好。字虽然少,但是这些都是形容女子美丽漂亮的,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

从约而不见的焦灼,到手执定情物的甜蜜回忆,再到见到心上人的惊喜,诗人采取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不仅表现出了女子的美貌,而且刻画出了她天真活泼和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同时表现出小伙对姑娘那份深沉的爱,以及沉浸在热恋之中的那种无比幸福与满足的心情。特别是最后的大逆转,不由得也让读者随之舒了一口气,替小伙子感到高兴。第三章“洵美且异”的感叹,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表白,与第一章的“搔首踟蹰”的动作描写所表现出的情绪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反差,生动表现出了小伙子的率真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感动,还能说些什么呢?

静女表现手法赏析-静女的艺术表现手法

插图来着网络。

上一篇:冰心最著名的10首诗_冰心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下一篇:关于爱国的古诗大全300首(关于爱国的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