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朝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诗文漫读:长安城上的一片月光,流泻在千家万户的捣衣声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唐朝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1张

诗文漫读:长安城上的一片月光,流泻在千家万户的捣衣声里。

那秋风吹不尽的绵绵的思念,都是牵挂着边塞呀。

什么时候荡平那些胡人,我的爱人可以不再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2张

初衣解诗:关于长安以及长安的月亮,初衣最喜欢这首《子夜吴歌》。这首诗最适合改编成大型的舞剧或者交响曲。可以说唐代人做诗,极其的精炼,而李白不愧为诗仙的名称,因为他的视角和思维往往是站在半空中,这当然不是空中楼阁。我不太知道唐朝最高的楼有多高,总之李白是在长安城的软红尘处,用精神搭了一座高楼。

他在这半空中,俯瞰盛唐与圣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具有生活经验的李白,提炼生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衣裳,要用到一种工具,就是木棒,在古代没有洗衣机的情况下,洗衣服,通常是将衣裳,放在水里,加以适量的香灰,皂角粉,用木棒捶打的方式,将污垢油渍和衣裳分离,而通常主妇们会在晚上的河边洗衣服,因为可以借助流水,将衣服上的脏迹漂洗干净。

其实这种捶打的声音并不大,而且未必家家户户都听得到。但是李白选用了这样一个浓缩的场景,长安的月光下,是千万女子洗衣服的声音,而月光流泻在她们的手上和衣服上。

这个秋天的晚上,月色皎洁,又有着浓厚的人间的气息。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3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那么这些师傅在捶打衣裳的时候,当秋风吹过她们的鬓发,当月光流泄到她们的手上,那如水一样辗转的,是波光粼粼的思念呀。而这思念和牵绊,总是有一个遥远而实在的地方,那就是边塞。这里的玉关,代指玉门关,指一切边塞。

这首诗非常的简单,然而却有意蕴不尽的雄浑与慷慨。一处捣衣声里,意味着一个家庭,在唐朝,由于疆域广阔,边塞战事极多,大唐的安定,首先得力于千家万户的男人为国守边,征战胡虏。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尚武的一个王朝,有历史数据表明,再晚唐宪宗元和二年,就有在籍的军丁83万,这是国家的军队,还不包括各种各样的地方武装,各地藩镇私募的官兵,以及各地的地主自己的护卫兵团。这么强大的武力肯定是从民间招收。千家万户捣衣声,男人们都去戍边,女子们一方面建设家园,一方面有绵绵不尽的思念。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4张

坐在位子上的官僚们,肯定不乏视野,但绝对缺的是情怀。而李白选在了夜晚,在半空中俯瞰月下的长安。有视野更有情怀。这是李白的家国情,同样是万户千家的家国情,将思念放在月光流水里,心里系着的是边塞的安危。

有人说这句诗,前面四句就足够了,含蓄,清澈,又浑厚。但是李白肯定不满足于此。因为前面四句再好,都不是活的,是一个布景。李白是一个作诗喜欢做足的人,喜欢发掘高潮与亮点。于是我们听到了在这一片秋天的含蓄的惆怅里,一个女子的歌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于是我们看见了在月光下,手里拎着湿漉漉衣裳的女子,而这女子这样鲜明的存在,人本来已经雄浑的背景,变得更加的真实动人。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5张

这首诗写出了盛唐的另一面,几乎家家有人当兵!每一声捣衣声里,都是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为国征战的男人。李白以小见大,既写出了这些家庭为国家的付出,也写出了最真切的愿望,愿天下无战事,永太平,而自己的亲人不必远征。

唐朝虽然富庶繁华,但这背后,的确饱含着百姓对国家的热爱与付出。中国传统是一个看中团圆的国家,从这首诗里你也可以看到唐朝的外患一直很严重,否则不会万户千家思念远征的人。

李白虽然是盛唐时候的人,他处在的时代,正好是盛极而衰的时代。繁荣与危机一直并存。所谓的太平盛世,那是一种相对的安稳。而李白“长安一片月”,也正显出了这繁华背后,普通百姓的付出。

长安之所以成为了长安,成为了所有人的长安,李白的诗歌功不可没,他写的是人民的心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_子夜吴歌秋歌朗读视频  第6张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言置评!

上一篇:关于趵突泉全文解说_关于趵突泉的故事
下一篇:高情商的祝别人生日快乐(高情商的祝别人生日快乐图片)